June 17, 2023

记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Cover

本文首发于个人博客
发表日期:2023.06.17

本届siff(上海国际电影节,后文均简称为siff)是因疫情停办一届siff后的首届siff,也是笔者本人参加的第五届siff,在此以观影后记为主简单记录一下。

片单发布与抢票

说来这一届时间安排和通知感觉排的比以往紧了不少。相较于往届通常在片单发布完成与正式抢票之间往往会间隔一周以上的时间,本次则是在5月31日晚完成片单的发布以后,仅仅在不足两天后的6月2日中午12点就开始了正式的抢票。另外一提抢票时间也从往届的周六早八点改到了周五的中午十二点。想来可能是由于24届siff时刚开票时出现的服务器网络问题导致。

本届siff完整的排片表可以参照上海电影节官网,笔者也从官网下载了一份作为备份,可以从这里下载

个人来说其实对这届的片单不算满意。以教父、侯孝贤、戈达尔乃至EVA为代表的一系列电影实质上属于是siff常客了,年年都能看到。此外,感觉选片也有点太偏重大众口味了些。当然这可能也不算是一个缺点,毕竟大多数人被分流去抢了这些大热门,笔者想看的电影的抢票难度反而是降低了不少。

虽说如此,今年笔者也还是规划了挺多场要看的电影,基本保证从首天6月9日至最后一天6月18日每天都排了至少一场。抢票的时候尽量避开了周末的场次,因而抢票难度下降了不少。

picture

picture

其实在此之外也还有几场电影笔者也挺想看的,不过因为片单公布时间与开票时间的间隔较短些,最终也没来得及做好规划。

说回本次笔者在siff正式开始前的最终排片。首日9号的排片也不是很好,前几场时间间隔太紧了,赶路时间比较勉强的同时也带来了没有午饭时间这一问题。另外最大的问题还是最终的排片太过分散了,这也直接导致了很难在此之上再增加其他要看的场次。其实在此之外也确实有几场笔者挺想看的电影,不过因为片单公布时间与开票时间的间隔较短些,最终也没来得及做好规划。现有场次中最感到有压力的果然还是「菲律宾暴力史」吧,全长413分钟简直恐怖。事实上笔者也没在电影院(甚至可以把“在电影院”去掉)看过如此长的电影。其他倒都还好些。

壹 首日 六月九日

picture

首日排了四场电影,总计670分钟。虽然看似只排了四场电影,不过由于「乱世佳人」和「诸神的渴望」两部时间都比较长(影片本身也都安排了幕间休息),导致了最终四场电影的总时长在11小时以上。实际上尽管中间有一些时间的休息,但还是难免地感受到了疲劳。不过仔细一想毕竟是从早8:30的第一场一直看到了晚上11:30,这样的疲劳倒也挺合理的。此外在「乱世佳人」结束后尽管以最快速度赶往下一场,也仅仅只勉强在13:00刚开播的时候完成了「银河铁道999 剧场版」的入场,说实话实在是太赶了,之后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赶场情况。

首日的四场电影分布在三个电影院:天山电影院的体验确实是最好的。无论是氛围,还是观众的整体素质,当然也包括影厅本身的环境,都非常适合让观众在里面充分的享受电影;沪北电影院的体验明显的差。放映厅外就有卖各种食物的,致使在观影时全是吃食物的声音;大光明电影院的观影体验也是不错的。说实话大光明和天山剧院厅感觉确实是上海体验最好的几个影院之一了。巨大的容量、影院对观影观众的观影礼仪提醒、字幕副屏,等等,组合起来能够带来最良好的体验。

「乱世佳人」

首日看的第一场,影史经典「乱世佳人」。巧的是本场正好笔者的座位是一排一座。实话说本次在影院看最先也是最多注意到的其实是片中替代旁白成份出现的解释性文字。每当时空间大场景转换后,简单交代南北战争进展的解释性文字随着大全景或是空镜头浮现。虽然小说只看了中译没看原文,不过感觉上这些文字是直接照搬了原文。倒装反复对文的大量运用实在是太优美了,无论是音韵上的,还是形式上的,激起了笔者阅读一遍原文的冲动。

说回影片本身,于1939年在小说发生地亚特兰大首映的片长整整234分钟的电影,全片都大胆地采取了人工上色。单这几点就足以让其在影史上留下一笔。原作小说作为玛格丽特一生唯一的作品,其伟大已无须多言。而对电影而言,尽管有这整整234分钟的时长却仍难以像原作那样徐徐道来,恐怕也只能说是受限于年代与篇幅了。无论是多次采用的背光调度、还是色彩与演技对情感的双重暗示,都体现出了本片在那个剪辑手法还未快速进步年代下的精妙。最有幸的大概是得意在大荧幕下看到4K修复的费雯·丽本人,这位演出了美国“红楼梦”中的丽人的英国人。随着她说出原文的最后一句台词“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电影也如原作那样完成了最圆满的收尾。

「银河铁道999」 剧场版两部

大概是可以一起说说的两部,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值得太多说的。浅显些的早已被片头片尾的几句旁白所揭露,往深里看也无非是在所谓的少年中寻找着多位扮演母亲的角色,一如隔壁的高达UC系列一般。

「诸神的渴望」

本片倒是第一次观看。说实话在经历了三部电影后已经快累的不行了。电影本身是异常的厉害。全片可说是神话在现实中的再演,人们传颂、利用神话的同时,也在确实地书写神话本身。而在这书写的过程中,今村则将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也融入其中,夹揉着其他的诸多元素。技工、龟太郎与其他村民多次转变的对比大概是最具有讽刺效果的。作为今村的的代表作之一,作为被称为论文式电影的作品,本片很大程度地展现了今村和恩师小津的最根本区别。不过从另一层面上来说,本片实在可看性太低,看一遍看不懂,更多的感想需要留待下次观看后再评说。

再说说一些片外体验。本场「诸神的渴望」的片源竟然是带内嵌英文字幕的,中文字幕也由英文字幕二次翻译而来,而非直译日文,也因而有一些因语言习惯导致的错译,这大概是本场最大的缺点。

贰 六月十日

picture

本日只排了一场「猫王」,主要是为了在杜比厅爽爽才买的。看过之后还觉余味不足,因而晚上又买了场同样杜比厅的「变形金刚」随便看看。不过这倒也让笔者意识到,以后引进时做了3D转制处理的电影可以购买杜比厅的,这样可以享受原本的2D体验。

「猫王」

纯菜。倒是不至于到烂片的程度,只能说平平无奇吧。从头至尾都能体会到巴兹那一管的俗到不行土得没边的低级审美,镜头就一直在那转啊切啊,音响就一直在那轰鸣。整体而言也太过流水账了,完全没展露出猫王对音乐界乃至当时美国环境的真正意义,更不用说片中无法避开却只一笔略去的马丁路德金与肯尼迪遇刺两件大事。这么一个缺乏高潮的流水账故事大概也只能借助花哨的剪切和不间断的音乐来引起观众的高潮。不过这种流水账倒确实是很客观的记录了猫王本人的事迹,而没有以带有某种观点的立场去评判他本人的是非功过,算是这么一部流水账电影的唯一优点吧。

picture

不过不得不说的就是这么一部电影倒确实适合在大荧幕尤其是杜比影厅观看。轰鸣的音乐和花哨的画面在这样的影厅中最大化地发挥了作用。然而本场影片放映未结束时甚至是字幕表还未开始滚动时影院就已早早地亮起了灯,导致了笔者在电影节中所见过的最高的离场率,实在不能称得上是好的体验。

叁 六月十一日

picture

只排了一场「尖头的权太」,还是本届金爵奖动画单元参赛作品。本身期待并不高,只是没想到实在太难看。

「尖头的权太」

太烂,毫无特点。

影院体验一般,可能也有片子的问题,感觉椅子太硬角度太直,空调太热。

肆 六月十二日

picture

「电影史」精选

每次看戈达尔都像在看论文,而这次在影院看「电影史」更感受到了读论文的痛苦。“电影史分为戈达尔前与戈达尔后。”戈达尔用电影、书籍与CD三种形式发布的这部「电影史」,从物理媒介上就最首先抛出了这一系列短片的一个最大议题。作为原片的「电影史」八个短片中,戈达尔分主题地对电影作了太多探讨。作家电影、电影与历史、电影作为历史的记录者与电影本身、电影作为语言、电影与认知。当戈达尔直白地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词藻时,观众才恍然大悟:观众自身正在观看的这部电影有了反身的属性,而反身延伸下去后,观众自身也成了被电影语言记录的历史。当他一如在当年「蔑视」首位将镜头朝向与背向观众那样再次将摄影机面向观众与摄像机本身,戈达尔的论点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可惜的是,Siff的这所谓精选集将原本主题明显的几个短片全部杂糅到一起,反而令观众更加不知所措。同时,字幕也一如本片常见的字幕源一般略去大量的对白。想来在siff上初看本片的观众会更不知所措吧。

伍 六月十三日

picture

原本本日只排了一场「巴黎一妇人」,但正巧上午有事,故临时又买了一场「Eureka」。

本日倒是笔者第一次在和平影都观影。无论是哪方面的体验都相当好。不过影厅的影厅分布在不同的楼层上,取票后的路程与等待时间可能就较长了。

「人造天堂」

多说青山真治在本片中的手法太像安哲罗普洛斯,实则是中后段公路上的大量中远景大远景的长镜头摇镜头有些安哲的味道。然而本片前段交代劫持事件以及泽井与兄妹日常生活的片段这一手法并不多见,相较之下更有看点的则是固定镜头下前中后景人物的交互。当中后段巴士驶向大海,大远景的长镜头摇镜才成了主角。

全片着实是压抑的。前段的固定镜头与正反打几乎都快成了长镜头,中后段的大远景摇镜更不必多说。而全片大量的空镜头、不对称的构图、极少的对白、沉默的主角们,以及最显眼的单色滤镜都让压迫感从巨大的荧幕直逼观众。然而事实上,演员们的演绎化作了弥补了语言的缺位。三次的敲击声化作了角色间最直接的沟通,推动着巴士的前行与角色情感的转化。在小梢将海边拾起的贝壳掷向远方,呼喊着父母亲友甚至是影片开头劫持事件的犯人,昏黄的滤镜才终于被撤离。观众们这才发现,被碧绿环绕的巴士竟带着海洋的蓝色,而先前压抑含蓄的情感终于在沉默中爆发。

「巴黎一妇人」

被卓别林自认是自己最重要的影片之一,由他本人编导却未出演的严肃剧情片。这么一串描述就足以体现本片的特殊性。尽管这样的剧本在如今已变得庸俗到论谁都能一眼看到结局,然而在那个用手摇摄影机拍摄以每秒16格放映的映像的时代却并不如此。几组互成对比的镜头相当有意思,特别是最后驶向对方的马车与汽车更使得全片余味无穷。

陸 六月十四日

picture

siff往年也基本一直有将「EVA」系列搬上中国内地的荧幕。笔者也是在过去的几届siff内,得以将两部旧剧场版与三部新剧场版都在影院中观看到。而如今,终于得以在影院内观看这部最后的「福音战士」。

「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

说起来19年7月6日那天,正式公布了「终」的开头十分钟影像。当时笔者也从友人那拿到了上海场特别活动的入场券,在初号机立像那边现场看的这开头的十分钟映像。然而原定20年上映的最终章却一拖再拖,一直到了21年3月才正式上映。这期间只有海报不断的变更,PV和设定图偶尔被放出。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EVA 终」海报变动,从上至下依次为:
宣布20年上映的初期海报、0706特别活动海报、宣布延期至21年上映的海报、正式海波、正式上映时的追加海报、最终版本海报

21年3月终于上映时,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前往日本观看,一直等到后来Amazon Prime配信后才得以见证这个系列的最终章。当然,日本上映特典的小册子也无从获取,后来还是认识的人多次观看领取后从日本寄来的。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日本本土「EVA 终」上映时的来场者特典小册子

「EVA」的影响力无法估量,无论是二十多年前「死与新生」和「真心为你」上映时,又或是后来新剧场版「终」上映时,都引起了巨大的冲动。

picture

无论是TV版结局众人鼓掌,说着“おめでとう”,还是「真心为你」结尾海滩旁明日香说出“気持ち悪い”,都直击那一批观众迷茫的内心。二十多年后庵野早已和解,这才让几位维持着少男少女模样的主角在自己偏爱的特摄布景中完成了最终的、形式上的补完,而真正的补完——无论是对观众、对庵野甚至是对角色本身——他们的补完早已完成了。这155分钟恐怕只是庵野想借真嗣之口说出那句“さようなら、全てのエヴァンゲリオン”吧!从这层意义上来看,这部电影确实地只是作为一个见证,因观众需要这样的一个见证,而这份见证也需要由庵野、由观众来完成。

很喜欢明日香的那几句:
“あの頃はシンジのこと、好きだったんだと思う。でも、私が先に大人になっちゃった。”

见证着「EVA」终点的观众,在本场结束时也用数次的掌声,包括最后那次延续许久的掌声,完成了对「EVA」系列的告别。笔者也作为见证者的见证,见证了喜爱「EVA」的人们的补完:一部分观众与Cosplay成明日香与绫波丽的观众合影;爱好者携带着明日香与绫波丽、渚薰的人偶前来观影;等等。笔者想,尽管二十多年前日本观众看到「真心为你」结尾那个结局的感慨无法体会到,不过终于能在「终」上映二年多后的本日体会到这份晚了两年的感慨,也足够幸福了。

柒 六月十五日

picture

「拥抱!光之美少女♡光之美少女 All Stars Memories」

电影本身虽然并不出色,包括前半手绘后半3D的观感其实18年看的时候就能感到很微妙,不过这次siff观看的体验真是相当好啊。历代的q娃和小q娃都能在电影院里看到实在是太过享受,而更令笔者心动的则是在影院中为观众与其他角色念出咒语「キュアップラパパ」的法q三人组。此外也第一次在体会到了光美系列电影与观众交互的独特体验。很难得能看到观众们和q娃们一起挥动ミラクルライト,一起为q娃们加油的场景,而笔者本人也参与到了其中。抱碳与观众互动的一幕也由此变得与独自一人观看时全然不同了。

捌 六月十六日

picture

今天两部电影间隔比较久,故而又抽空看了部院线在映的「万湖会议」(22年德国版)。

「美少女战士Cosmos」前篇 & 后篇

这两部算是本届siff日本动画电影里唯一世界首映的电影了。除去这个噱头之外倒主要是想多看看Mercury,可惜最终也没咋出场。林原每次一开口都很难绷得住,很明显的哀的声线。前篇数次月野兔起床和取信件的几卡算是唯一的亮点吧。剩下唯一能说说的大概也就是OP做得还不错了。

「影像之书」

一部“查重率99%”的论文式电影。戈达尔以影像完成了本雅明未曾实现的想法。在电影院看本片的痛苦尽管不及「电影史」,但恐怕也相差不多。笔者想本片大抵也与戈达尔的那几部「电影史」互成两面,从中能看到两个不同阅历的戈达尔的对立。当然,笔者仍然还是看不懂本片,因而也无从评价了。

玖 六月十七日

picture

本届siff个人要看的最后一场电影,以七小时长的「菲律宾暴力史」收尾。

「菲律宾暴力史」

实在是很难以想象的电影。

全长将近七小时的电影竟然连幕间都没有,而这些时长除了两段主观镜头外竟全由固定镜头构成。除少部分梦中画面外全为黑白,伴随其的则是没有任何音乐的嘈杂环境音,又加以刻意的“故障的”收音效果。在这些镜头中,不用说什么视线引导一类的诀窍,即使是最常见的剪切手法与镜头语言,甚至是连百年前就已探索出的正反打都没有出现。然而这彻底舍弃镜头言语的结果却与百年前还未探索出这些技巧时的影片全然不同。片中角色丝毫不理会摄像机的存在,随意地进出于画框内外,甚至不在意将自己的身体部分地游离在画框之外。这种反常恰巧揭露了本片中观众才是被限制的一方。而由角色给予观众的不自在感,也正提示着观众,他们甚至连只是作为历史一角存在的片中角色生活的一隅都无法了解透彻。

另一方面,片中又大胆使用了大量的念白、歌唱与凝滞的画面。其内涵的明晃晃的暗喻与上述所提及的宛如平铺直叙一般的固定机位长镜头也从文学意义上赋予了本片小说的特性,一如开场文字就已提及,本片是一部“film novel”。很喜欢片末摄影机朝向精神病院的那一段空镜头。在角色多次歌唱的音乐与悠闲的风景画面之中突然的一声枪击,昭示着这部史诗中旧时代统治者的彻底退位。

结语

回看本届siff期间最终看了14部电影,外加三部院线上映的电影。也是第一次能拥有在影院观看超长时间电影的体验。不过这些日子在影院坐的时间实在有些太久了,弄的笔者腰酸背痛。以后还是尽量少排时长太长的电影吧。

About this Post

This post is written by 李亦杨 / リエキヨウ / Jeff Li,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电影